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精神刺激和情绪衰竭引起的内脏功能障碍和晚期神经功能障碍,属于中医范畴,如& ldquo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ldquo眩晕”ldquo惊吓& rdquo。中医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 nbsp;男性31人,女性49人;年龄从25岁到75岁不等,平均50岁。病程2个月至20年。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差和心烦。厌食20例,精神疲劳20例,耳鸣18例,心悸20例。反射亢进15例,眼睑震颤10例。中医辨证阴虚火旺49例,心脾两虚19例,心胆两虚8例,痰热互扰4例。
处理方法
处方: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桂枝、丁香、乳香;②白芷、砂仁、白术、木香等。;③吴茱萸等。将上述药物研成极细粉,过100目筛,用适量白醋调成稠膏备用。
基本穴位:内关、心俞、大椎、神阙、脾俞、肾俞、足三里、涌泉等。一般从两侧取穴。痰热盛于风龙;心胆气虚加胆舒;肾阴虚加三阴交;心阴不足加神门;腹胀食欲不振加中脘、舒威。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选择穴位匹配和药物归经。
治疗时,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将药贴敷于穴位,用胶带固定,24小时后取出,每1-2天治疗一次。穴位贴敷有水疱者,应调整穴位或间隔治疗次数,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处理效应
功效标准:参照《提高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标准》。: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消失,感觉良好,可以恢复患病前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好转: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消失,可以从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治疗后好转47例,好转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25%。
治疗经验
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的本质为基础的。情伤影响五脏,消耗五脏精气,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因血不能养心而失眠。心、脾、肾三者密切相关。因心主血管,神主脑,故优选内关、心俞、大椎,以养心、活血、通脑。气、血、津液、精都是靠脾转化的,所以选脾俞、足三里加强生化来源,选心肾俞穴相合,使肾精由心供养,心气交于肾,则心神平和;加涌泉的意思是引火,安神;神阙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通过经络与内外相通,网络全身,与人体十二经脉、内脏、四肢骨骼、皮肉等紧密相连。药物可以通过神阙穴输送到全身,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中药应用对穴位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作用,可以起到类似针灸的治疗效果,但比针灸更持久。药物经皮肤吸收比口服能直接起到治疗作用,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即所谓& ldquo直接接触疾病。实践证明,中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