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导致在对精神病人家属的照顾上产生各种心理误区,最终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精神病人家属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误解,积极纠正,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家庭精神科护理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1.否认心理学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是孤独、生活懒散、性格变化、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
当家庭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会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和心理准备,而否认患者的这一系列言行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但简单地或错误地认为它是& ldquo性格问题& rdquo或者& other意识形态问题& rdquo,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间。
2、禁忌心理
当患者的言行表现出明显异常时,家属意识到他或她患有精神疾病。但当他们焦虑不安恐慌时,又害怕别人知道家里有人得了精神病,担心自己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因此,他们经常避免带病人去医院治疗。更重要的是,人们抓住机会,希望病人自己痊愈。
3.迷信
当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属因缺乏心理健康知识而误以为自己卷入了鬼或恶灵,不仅延误病情,还消耗财力物力。或者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时,家属迷信江湖游& ldquo宝业& rdquo谎言,采取补救措施,使疾病难以治愈。
4.求医心理
症状加重后,家人无法再顾及面子,开始后悔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耽误治疗,于是紧急请求治疗,以缓解内心的自责。但是过度的自责和对治疗的渴望并不会帮助病人康复。
5.厌倦了心理学
精神疾病如果不系统持续治疗,会转为慢性,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庭成员开始对病人感到厌倦,不再送他们去医院治疗,也不再长期督促他们按时定量服药。
6.迁就心理
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包括音乐、理疗、工作娱乐疗法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有些家属认为病人有病,需要休息,但不允许他们工作和工作,甚至照顾自己的生活,千方百计迁就病人。